深入了解熱痙攣:兒童發燒抽搐完整指南
熱痙攣這個名字相信許多父母對它都不陌生,而且也知道這並不是太嚴重的問題,但真的在眼前發生的時候還是會把爸爸媽媽們嚇的不輕。
這邊傑登整理了關於熱痙攣的表現,以及我們在家裡可以怎麼處理的建議,希望能減輕各位的焦慮。
熱痙攣簡介
熱痙攣(Febrile Seizures)是兒童時期一種相當普遍的臨床現象,主要發生在9個月到5歲之間,尤其在14-18個月是高發期。
在這個階段,嬰幼童的腦部正在進行成熟的過程,因此對於溫度的敏感性相對較高。當體溫迅速上升時,可能會觸發痙孿症狀。
儘管大多數情況下熱痙攣是良性的,但家長有必要深入了解相關資訊,以更有效地應對發作情況。
病因與特點
熱痙攣的發生與兒童的體質及基因有關,是有家族遺傳性的疾病,約佔兒童總數的3-4%。好發的年齡介於9個月至5歲之間,而具有熱痙攣體質的兒童比例約為2%到5%。
分類上,熱痙攣可區分為簡單型和複雜型。簡單型通常發作時間較短,且在24小時內只發作一次;而複雜型則可能涉及器質性因素,需要更密切的觀察與迅速就醫。
簡單型熱痙攣的特徵
發作年齡與體溫: 通常在9個月至5歲之間發生,且伴隨著體溫上升,一般超過攝氏39度。
發作時間: 發作時間短暫,少於15分鐘。
全身性抽搐: 兩手兩腳呈對稱性全身抽搐,包括眼睛上吊和嘴唇發紫。
單次發作: 在24小時內通常只發作一次,不會復發。
複雜型熱痙攣特徵
只要有任何不符合上述特徵的情況,就會被歸在複雜型熱痙攣,例如以下狀況
當體溫達到38°C或接近38°C時即發作。
在發病的第一天內,痙孿現象發生且發作次數超過2次。
每次發作的時間相對較長,超過15分鐘。
痙孿的症狀呈現局部發作,而非全身性抽搐。
超過5歲以上仍有熱痙攣現象
當懷疑是複雜性熱痙攣時,就必需小心有器質性因素的問題,例如可能與腦炎、腦瘤、真正的癲癇等相關,家長應在發作後盡早安排相關檢查,包括腦脊髓液檢查和腦波檢查。
家長應對簡單型熱痙攣的方式
第一次發作,應盡速就醫
當父母第一次目睹寶寶出現全身抽搐、眼睛上吊等疑似熱痙攣的情況時,往往會感到焦急和驚慌。
我建議,若注意到寶寶首次發生疑似熱痙攣的症狀,最好先拿可攝影的設備將情況紀錄下來,並盡速就醫並接受詳細檢查。
醫師將會視寶寶臨床症狀,家族中是否有熱痙攣的病史,進行神經學檢查,並在排除其他可能引起抽搐的原因後(如頭部外傷、腦膜炎、癲癇等),痙攣發作後1~2週回診檢查,以進一步評估是否有罹患癲癇的可能性,一切正常方能確診為熱痙攣。
總的來說,典型熱痙攣被視為良性現象,並不會引起任何腦部或代謝性併發症,也不會對智力發展產生影響。多數寶寶在5歲後通常不再出現熱痙攣的情況。
此後,當孩子再出現簡單型熱痙攣時,家長可以依照以下方式處理
首要目標很簡單,就是 「讓他安全的抽完。」
1. 保持鎮靜,可以的話請錄影
保持冷靜,仔細觀察並記錄發作的情況,包括發作時間和抽搐的特徵,如果可以的話,也請當場錄下發作情形,以提供醫師更詳細的信息。
2. 讓寶寶躺下,移開身旁任何堅硬、尖銳等可能造成傷害的東西
3. 保持口鼻暢通,並維持側臥復甦姿勢
解開孩子的衣服,並確保口鼻暢通,頭部側一邊或採側臥,讓口水、異物等流出,避免嗆到。
4. 不塞東西在嘴巴裡
以前傳說抽蓄時會咬到舌頭,所以要趕快塞東西在病人嘴裡,但在抽搐過程中孩子的牙齒是完全緊閉的,很難咬到自己,但硬掰開嘴巴再塞東西進孩子的口腔,反而可能弄斷他的牙齒或讓他真的咬到自己。
上述措施做好之後,只要靜候孩子抽蓄結束即可,通常孩子會小睡一下,醒來之後狀況會一切正常,但只要在過程中出現任何不符合簡單型熱痙攣的特徵,就需盡快送醫治療。
熱痙攣常見Q&A
既然熱痙攣是發燒引起的,那生病時是不是要一直吃退燒藥比較好?
有些醫師會這樣建議,但實際上能減少發作的效果有限,很多孩子即使持續吃退燒藥一樣會抽起來,所以我個人不會特別建議這樣做,還是必需等到長大身體成熟了才會真正改善。
延伸閱讀
那可以規律的吃抗癲癇藥物預防熱痙攣嗎?
用抗癲癇藥物預防熱痙攣是有效的,但這類藥物常會有明顯昏睡的副作用產生,所以臨床上較少這樣用,會依照醫師評估,看孩子發作的頻率嚴重度等狀況才考慮使用。
熱痙攣會不會影響智商 ?
不會的,有熱痙攣體質的孩子智商和一般孩子相同。
有熱痙攣體質的孩子將來是不是很有可能有真正癲癇(羊癲瘋)的體質?
不會的,有熱痙攣體質的孩子將來有真正癲癇的機會只是一般孩子高一點點,但沒有統計上的差異。
傑登總結🐼
以上就是關於熱痙攣的整理,這是一個良性的現象,只要經過檢查確定是簡單型熱痙攣體質,家長就不用過度焦慮,也不會有長期後遺症,並注意在發作時保持安全,隨著長大就會慢慢改善囉。
延伸閱讀